《采访曾国藩》系列之二
实习期满,曾国藩在翰林院一等已经整整半年,终于收到了吏部的通知:皇帝召见面试的日子定在1838年(道光十八年)4月16日下午。这一天对曾国藩来说无疑是命运的转折,他感到既激动又紧张。手里已经没了分文的他,眼中不禁泛起了泪光。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,今天终于可以亲眼见到大清的最高统治者——皇帝。
曾国藩从未与皇帝有过直接接触,内心的紧张与恐惧难以言表。皇帝会问什么问题?自己该如何应对?这些问题让他倍感焦虑,不禁怀疑自己能否应对如此重要的场面。
01
在京城,见到皇帝并非人人都能享有的机会。曾国藩暗自发誓,一定要在面试中表现出色,为自己争取一份好前程,也为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。心情既紧张又激动,他盘腿坐在湖南会馆的房间里,紧闭双眼,连晚饭也未曾动过。湖南会馆是专门为湖南籍学子设立的招待所,馆中的掌柜和服务员都是来自湖南的乡亲。
掌柜发现曾国藩的异常举动,不禁心生疑虑。他轻轻推开房门,看见曾国藩独自坐着,便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翰林公,今天怎么不出去走走,也不吃饭?可别有什么不舒服。”得知曾国藩将接受皇帝面试,掌柜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,笑道:“翰林公,真是可喜可贺!只要能见到皇上,便有机会被任命为官。放宽心吧,不用太紧张,皇帝也是普通人,他不过是有一个嘴巴,一双眼睛,一张鼻子。”
展开全文
话音刚落,掌柜便转身吩咐伙房多做几道菜。曾国藩听后不禁笑了笑,心想自己大概是太过紧张了,毕竟这不过是一场面试,何必如此害怕呢?
02
晚饭过后,曾国藩仍然感到心神不宁,焦虑不安。他知道这场面试决定着自己的未来,不能有丝毫疏忽。幸运的是,他事先已经通过四位曾接受过面试的同窗,详细了解了皇帝面试时的一些情况。通过与他们的交流,曾国藩掌握了很多关键的信息,虽然每个人的面试内容不同,但他还是从中总结出了一个规律:皇帝问的主要问题都围绕两大方面,一是如何治吏治民,二是如何发展国家经济。
曾国藩彻夜未眠,决定充分准备。首先,他梳理了道光皇帝历年殿试的常见问题,并写下了详细的回答大纲;其次,他仔细思考了近几年各地发生的灾荒、盗匪问题;最后,他还列出了自己未来为官的打算,准备为皇帝提供一个清晰、务实的答复。
完成了这些准备后,天色已微微亮起。虽然精神紧张,曾国藩还是决定躺在床上休息片刻。毕竟,自己已经三十岁了,今天将是第一次面对皇帝的面试,内心的激动难以平复。
曾国藩想起了那些同学,他们虽然家境富裕,但总依靠金钱去疏通关系,巴结朝中大臣。与此不同,他深知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不是那些大臣,而是皇帝。“以后我一定要时时刻刻从皇帝的角度出发,思考工作和问题。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,即便没有金钱和权势的支持,又有谁能左右我的前途呢?选择靠山,必须要选最强大、最稳固的,唯有如此,我才能在官场上立足长久。”
想着这些,曾国藩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,随即进入了梦乡。他暗自决定,要保持精力充沛,等待即将到来的面试。(未完待续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